中华周易研究会
文化俯瞰 - 50年听与看
50年听与看
  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,大跃进、文革、凭票供应、“牛鬼蛇神”是多么陌生的字眼!他们生长在一个供给充裕的年代———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,每个人的衣着没有一样和别人雷同,吃的是肯德基和麦当劳,听的是摇滚乐,T恤上印的是格瓦拉的头像,小小年纪就拉着女孩的手去逛街。他们无法想象曾经有过一段完全与此相悖的岁月。其实,即使是亲历过火红年代的人,今天回想起来也已经恍如隔世了。

  交叠在眼中的,轰响在耳中的,是光芒四射的领袖像,是高大的工农兵,是一个红旗红袖章和绿军装的海洋,是一曲由“万岁”和战歌织成的交响乐章。那沸腾的红色火焰原来是凝固的意识形态的坚冰。但在那坚冰下边,也曾有过美丽的歌唱,在那失去了分寸的激情背后是令人动容的纯真。

  历史就这么嘲弄人。今天听来幼稚可笑的,当初却是怀着无比的热忱去赞美去追随去以身相许的;而今天我们所喜爱的,当年却会在一夜间被贴上封条。

  我们当然还有时间去把那些已经成为古董和文物的东西翻出来,用冷静的目光加以打量,但不管我们和过去有着怎样的纠缠,沉重的往事已经被时代的火车头甩下。历史正在加速度地前进。
 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花花绿绿的时尚的时代,再也没有一出戏、一首歌、一幅画可以长时间地统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了。

1、纯真年代的歌唱

  在把苏联当做“老大哥”的时代,苏联歌曲(包括俄罗斯古老民歌)和东欧歌曲在中国极一时之盛,交谊舞也曾在五十年代流行。
  那个年代歌曲的主旋律必然是“大建设”。宣传画上的工农兵也都是这个劲头,健康,阳刚,无往不胜,一心想着祖国建设和国防。
  随着人们步入阶级斗争“年年讲,月月讲,天天讲”的日子,忆苦思甜的作品涌现出来。
  兵歌在60年代也很流行。林彪曾说,唱一首好歌,如同上一堂政治课。
  对外的战争没有打起来,对内的斗争却逐步升级。
  
2、红海洋湮没“牛鬼蛇神”

  在文革中,人们的视野里是一个毛的肖像(包括像章、雕像)的海洋。毛不但创下了肖像发行量的纪录,同时还创下了诗词和语录被谱成歌曲最多的纪录。
  1966年文革的爆发是文化界的一次规模浩大的清场,一切不革命的、小资产阶级的、风花雪月的、个人主义的玩意儿一夜之间都被扫地出门。
  在那个爱情和抒情都被取消了的准军事化的非常岁月,八个样板戏却是人民群众所能听到和看到的唯一的艺术。这种喜闻乐见是强加的。到最后人们竟真的有点喜闻乐见了,真的从头到脚被武装起来了,纯洁得没有一丝杂念。
  1970年一个名叫任毅的知青被捕,因为他是那首著名的知青歌曲《我的家乡》的作者。
  1975年人们看到的是电影《海霞》和第一部宣传“与走资派斗争的电影《春苗》,在文革结束的前夜,人们终于在银幕上看到了一张标致的瓜子脸和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———李秀明。

3、这世界变化快

  1976年12月22日,“四人帮”粉碎刚刚两个月,文革前享有盛名的歌唱家郭兰英、王昆、王玉珍和豫剧大师常香玉出现在一台由电视实况转播的文艺晚会上。八个样板戏统领天下的神话不复存在。
  《军港之夜》使苏小明、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使关牧村成了最早的流行歌曲明星,李谷一则因为在演唱《绒花》时采用了“左派”听来颇受刺激的气声而受到批判,这不是在模仿邓丽君吗?
  1988年7月,崔健以一曲《一无所有》刺痛了人们的心灵,令全体的中国青年为之发狂。在听够了娘娘腔之后,我们终于有了硬朗的男性的声音,有了和我们当下的现实息息相关的歌曲。5个月后,另一场地震发生了。22万观众光顾了一向门庭冷清的中国美术馆。这里正在举办“油画人体艺术大展”。中国人的眼睛从来没有受到过这么大的刺激和惊吓。
  九十年代降临了。
  人们的生活,潮声般喧嚷地走向了多样化和个性化。从八十年代末便开始走俏的港台流行歌曲还在继续泛滥,齐秦、童安格、谭咏麟、梅艳芳、陈百强全都拥有大量的歌迷。随后四大天王来了,新天后王菲来了,新四大天王也出炉了。


Top  返回